企业:港澳宝80801
联系人:吴总
电话:023-65219925
手机:13883161036
传真:023-65219925
网址:
地址:重庆市渝北兰馨大道中航Mytown
实验室设备的维护保养是确保其性能稳定、延长使用寿命、保障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关键环节。不同类型设备的维护要点差异较大,但核心围绕 清洁、校准、检查、环境控制及规范操作 展开,以下为分类详解:
一、通用维护原则(适用于所有设备)
定期清洁
表面清洁:使用软布、中性清洁剂(避免腐蚀性溶剂)擦拭设备外壳,防止灰尘、化学试剂残留影响散热或腐蚀部件。
内部清洁(需专业人员操作):如光谱仪的光路系统、色谱仪的管路需定期清理污染物(如样品残留、灰尘),避免堵塞或信号干扰。
关键部件:如天平的称量盘、离心机的转子、显微镜的镜头需用专用工具(如镜头纸、无水乙醇)清洁,防止划痕或污染。
规范操作与使用记录
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,避免超负荷运行(如离心机超过较大转速、电炉超过额定温度)。
记录每次使用时间、参数设置、样品类型及异常情况(如仪器报警、数据偏差),便于追溯问题根源。
环境控制
温湿度:多数精密设备(如电子天平、pH计)需在 温度18-25℃、湿度40%-60% 环境下运行,避免高温高湿导致电子元件老化或金属部件锈蚀。
防震防尘:精密仪器(如显微镜、质谱仪)需放置在防震台或稳定台面,远离振动源(如离心机、空压机);环境需保持低尘,必要时使用空气净化设备。
电源稳定:配备稳压器或UPS(不间断电源),防止电压波动损坏电路(如电子天平、电化学工作站)。
二、分类设备的专项维护要点
1. 分析检测类设备(如光谱仪、色谱仪、质谱仪)
光学系统维护(光谱仪、显微镜):定期清洁透镜、反射镜(用专用光学清洁液和无尘布),检查光路是否偏移,避免灰尘或指纹影响透光率。
色谱柱与管路(液相/气相色谱仪):使用后及时冲洗管路(如流动相残留会导致堵塞),色谱柱需避免压力冲击(如突然开关泵),长期不用时用保护溶剂封存。
检测器校准(如紫外检测器、质谱离子源):定期用标准物质(如标准溶液、标准气体)校准灵敏度,检查信号稳定性(如基线噪声是否升高)。
进样系统:进样针、隔垫需定期更换(避免污染或泄漏),自动进样器的机械臂需润滑防卡顿。
2. 生物与医学类设备(如PCR仪、离心机、培养箱)
PCR仪:定期清洁样品槽(用无水乙醇擦拭,避免扩增产物残留污染后续实验),检查热盖密封性(防止冷凝水进入电路)。
离心机:每次使用后清理转子腔和吊篮(防止样品残留腐蚀金属),检查转子平衡性(不平衡会导致剧烈振动损坏电机),长期不用时取出转子涂防锈油。
培养箱(恒温/CO?):定期更换水盘中的蒸馏水(防止滋生微生物),清洁内壁(用75%酒精消毒),校准温度和CO?浓度(用标准传感器验证)。
生物安全柜:高效过滤器(HEPA)需定期检测完整性(如每年一次),紫外灯管累计使用超2000小时需更换,内部每周用75%酒精擦拭。
3. 物理与材料类设备(如电子显微镜、X射线衍射仪、材料试验机)
电子显微镜:真空系统需定期检查泵油状态(如机械泵油污染需更换),电子枪灯丝寿命有限(需监控亮度变化,及时更换),样品室需避免磁性样品残留干扰磁场。
X射线衍射仪(XRD):X射线管需定期冷却(避免过热损坏),测角仪需校准角度精度(用标准硅样品验证),探测器灵敏度需定期测试。
万能材料试验机:加载系统的传动部件(如丝杠、齿轮)需定期润滑,传感器需校准量程(用标准砝码验证),夹具磨损后及时更换(避免打滑影响数据)。
4. 环境与化学合成类设备(如pH计、恒温恒湿箱、反应釜)
pH计:电极需浸泡在3mol/L KCl溶液中保存(避免干燥失效),定期用标准缓冲液校准(如pH 4.01、7.01、10.01),电极膜若破损需更换。
恒温恒湿箱:检查压缩机(制冷系统)、加湿器(水路是否堵塞)、传感器(温湿度是否准确),内部冷凝器需定期除尘(防止散热不良)。
反应釜:密封圈(如O型圈)需定期更换(防止高压泄漏),内壁残留物需用溶剂清洗(避免影响后续反应),压力表和安全阀需定期校验(确保安全阈值可靠)。
5. 通用基础设备(如天平、纯水机、纯水机)
电子天平:使用前预热30分钟以上(确保传感器稳定),称量时避免气流干扰(如关闭门窗、远离风扇),定期校准(用标准砝码,尤其是移动后必须校准)。
纯水机:预过滤器(如PP棉)需每月更换(防止颗粒物堵塞后续滤芯),反渗透膜(RO膜)每6-12个月更换(根据水质硬度调整),储水箱需定期清洗(避免细菌滋生)。
通风橱:定期检查风机转速(确保废气排放效率),内壁需清洁化学试剂残留(如酸雾、有机溶剂),过滤器(如活性炭、HEPA)需按使用频率更换(一般3-6个月)。
三、维护周期建议
日常维护:清洁表面、检查电源/线路、记录运行状态(每日或每次使用后)。
每周/每月维护:清洁关键部件(如离心机转子、显微镜镜头)、校准简单参数(如pH计)、检查易损件(如灯管、密封圈)。
每季度/每年维护:深度清洁内部系统(如色谱仪管路、光谱仪光路)、专业校准(如天平、质谱仪)、更换老化部件(如泵油、滤芯)、联系厂家进行技术检测。
通过系统化的维护保养,可显著降低设备故障率,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,同时节约长期使用成本。实验室应建立 设备维护档案(记录每次维护内容、时间、责任人),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。